首页-->向氏名人
向士璧传、向公荣砧基记、向縡庆源图序、梅花喜神谱后续
2019-05-09
向士璧传
向士璧(1205-1261),字君玉,常州人。负才气,精悍甚自好,绍定五年(1232)进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罢。起为淮西制置司参议官,又以监察御史胡泓言罢。起知高邮军,制置使丘崇又论罢。起知安庆府、知黄州,迁淮西提点刑狱兼知黄州,加直宝章阁,仍旧职,奉鸿禧祠。特授将作监、京湖制置参议官,进直焕章阁、湖北安抚副使兼知峡州,兼归峡施黔、南平军、绍庆府镇抚使,迁太府少卿、大理卿,进直龙图阁。合州告急,制置使马光祖命士璧赴援,数立奇功。帝亦语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进师归州,且捐家赀百万以供军费,其志足嘉。”进秘阁修撰、枢密副都承旨,仍旧职。
开庆元年(1259),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阻舟师不能进至浮桥。时朝廷自扬州移贾似道以枢密使宣抚六路,进驻峡州,檄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不从,以计断桥奏捷,具言方略。未几,文德亦以捷闻。士璧还峡州,方怀倾夺之疑,寻辟为宣抚司参议官,迁湖南安抚副使兼知潭州,兼京西、湖南北路宣抚司参议官,加右文殿修撰,寻授权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顷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将兀良哈台自交址北还,前锋至城下,攻围急,士璧极力守御,闻后队且至,遣王辅佑率五百人往觇之,以易正大监其军,遇于南岳市,一战有功,潭州围遂解。事闻,赐金带,令服系,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余依旧职。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独不加赏,反讽监察御史陈寅、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时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责偿。幕属方元善者,极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复拘其妻妾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县,俄归得狂疾,常呼士璧。时辅佑亦远谪,及文天祥起兵召辅佑于谪所,则死矣。
德佑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仍还从官恩数,立庙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录用其子孙,诏从之。
向士璧蒙冤
向士璧,字君玉,号安民,湖南平江梓岗人,燕国公向许昌长子,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205年)生。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进士及第。历任平江通判,淮西(今安徽北部)制置参议官,湖北安抚副使,峡州、黄州知府,淮西提点刑狱,京、湖制置参议官,南平军和绍庆府镇抚使,太府少卿和大理卿等要职,进直龙图阁。宝佑六年(1258年),元军大举南侵,合州告急,诏令马光祖重兵移峡州,六郡镇抚使向士璧统兵顺庆,策应制敌,时见形势紧张,不待朝廷下令,公主动进攻归州,并捐家赀百万为军费和救济难民,朝野称赞,理宗言于群臣:“士璧不待朝廷令,进师归州,且捐家赀以供军费,其志足嘉。”
开庆元年(1259年)四月,涪州告急,士璧奉命驰援。北兵夹江为营,长数十里,水泄不通,阻舟师不能进。当是时,自扬州来峡州之枢密使贾似道,命士璧以军事付吕文德。士璧担心失去战机,未从。毅然断桥阻敌,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其不备,大胜。随后,吕文德亦告捷。可见,士璧之谋略甚是。也因此与贾似道结怨。是年十月,皇诏士璧为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今长沙),任责广西边防。不久,蒙军大将兀良哈台率兵自郊址(云南)北还,进攻潭州。士璧迅遣爱将王辅佑率精兵五百为前锋,亲统大军会战于南岳(长沙西),生擒兀良哈台,解潭州之围,润十一月,诏迁士璧为湖南制置副使(余职依旧),帝赐其金带,命服系。
景定元年(1260年),蒙军遣编师自大理由广南(在云南)长驱进犯衡州,士璧会合刘雄飞迎敌,生擒来犯者众。因功,又升兵部侍郎兼转运使。成“名噪江南,万民称颂”。
正如《宋史•理宗》载,“士璧治军多谋善断,勇慑元军,似道甚忌之。”“性直不阿,军中事,多不白似道。”贾似道何许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编,1922年版,以下简称《人名》载:“……少落魄为游博,不事操行。理宗时以姊为贵妃。累拜右丞相。军汉阳。元兵攻鄂州。似道割地纳币请和,诡以鄂州围解表闻。寻入朝,益专政,权倾中外……”刚正不阿的向士璧敢与贾似道这样的权臣奸贼对立,后果不言而喻。
景定二年(1261年),贾奸策动监察御史陈寅、副御史孙附凤以莫须有之罪名一再弹劾。八月,“诏夺向士璧从官恩数,穷究侵盗掩匿之罪。”押赴漳州(在福建),残酷迫害,死于狱中。正如《人名》所载:“贾似道疾其功,诬杀之”。接着,又“拘其妻妾,强行惩罚,妄图灭其九族。潭人闻之,无不垂泪。”尚书侍郎谢枋得代赵葵上书营救曰:“千金而募徙木,将取信于世人,二卵而弃干城,岂不闻于敌国。”遂得免惩。然而,为士璧公而受诛连者确有人在。除了亲属,为解潭州之围的先锋官王辅佑等,亦被贬谪远迁,当文天祥起兵征召王将军时,他已含冤死去。“天祥闻之,不禁伤心泪下。”《宋史》载,学者丁湖南评曰:“士璧厄于似道,宋不知图存,盖可知也。吾不识士璧何人,乃系宋之存亡也,能取怨似道,而致其死;而取重于谢枋得而致其救。是谓善者好之,不善者恶之。史氏亦见矣。”其《纲鉴》亦说,“贾似道杀湖南制置使向士璧。”湖南族友在记叙这件事时,悲愤地说:“向士璧抗战有功,反被害死。真是残害忠臣,尘寰惨绝,千古奇冤,又成一页。”正义的呼声相一致,谙于宋史的今人李秀东先生填《永遇乐》词亦为之鸣冤,该词的上阙是:大钟山下,将军忠骨,幽恨何诉?草没碑铭,暮鸦成阵,风涛战鼓怒。巴山岩障,湖南烟雾,似觉矫龙奔虎。有昏庸、雄才竞误,浩叹声震千古。”
理宗传位于度宗,度宗传位于恭帝,奇冤变沉冤。沉沦了十五年的冤案,终于在德佑元年(1275年)得以平反昭雪,“诏追士璧原职,敕威镇将军,还其从官恩数,立庙潭州,郡人祀之。”《补遗卷》介绍了向公庙建在长沙大西门。明洪武四年(1371年),平江知事刘顺为《向氏族谱》所撰执昭云:“士璧策勋,复构嫌于潭楚。悲彦猷之保奏,难全武穆之生。似此委身事主,报国何惭,纵复赐派封王,酬庸奚补。要之心悬日月,莫回天步于艰难,所赖身系安危,已与国运相始终……”郡人对威镇将军之怀念可见一斑。“武穆”者,岳飞谥号也。郡人把抗蒙名将向士璧与抗金英雄岳飞连在一起是当之无愧的。他们的英雄事绩和不幸遭遇,不是很相似吗?
结怨于皇亲国戚的人,皇帝诏令罢官,穷究其“罪”,自然成为了“钦犯”。对钦犯要诛灭九族。为避“诛族”,士璧公在离开潭州时,即命士衡、士龙、士雄、士渊四弟避难图存,各寻住址:“龙遇塘止、雄向山居、渊临坡安、衡逢平住”,自是龙居平江西乡张古塘(亦说贵州张古塘),雄居西山,衡居黄金坪,渊居湘阴南坡(今汨罗市境)。
砧 基 记
宋•向公荣
吾家为宋桓公后,食采于向,遂以为氏[1]。世为宋卿,自左师公戌,递传至常侍公秀。族着河南,散处开封、河内、朝歌、武陟间。其蔓延于天下者,不可数纪。顾自周汉,以迄于今,绵绵翼翼。虽代有传人,而其间变迁不一,世系无传。生其后者,恒以不得溯源流为憾。如荣[2]今日者,亦何忍溯哉。
荣先世居河南之开封,自太尉文简公[3]以进士出身,崛起于淳化咸平[4]间,沉毅开济,朝野倚重,位晋台衡[5]。越二世,象贤、继武,定国留后公,绩着忠勤。连姻椒室[6],世受国恩。亦云盛矣!至五世季曾祖忠毅公[7],由进士第特恩改承仕郎,授荆南节度使判官,迁京东转运制置副使,以父忧免。起,复知淮宁府事,建炎二年[8],金人陷淮宁。公以骂贼不屈,阖门遇害。是时,救援不至,遂使义士忠臣孤城侍尽,良足悲矣。
理宗景定二年[9],荣宗伯安抚公[10]兼知潭州事,以军功见嫉,安置漳州。寻,坐是死。时,先王父[11]为洪州守。闻之,心栗哀愤成疾,卒于官。宦囊萧然,未获扶榇归里。先王考[12]率家属五十余口,留洪州之洗马市,一时虏寇方炽,蹂躏堪虞,不数年,复挈家就食于平江之梓江里。载先王父柩葬于邑西下东山之系龙洞,且便收宗伯安抚公柩葬于邑株山之滑石江。其余先人邱墓,已隔云山,乃仍卜吉择地。
自远祖燕王文祥公[13]以下,如员外郎系鸾公、系凤公、系舟公,暨云岩道人宗麒公、宗善公、宗明公,子大公、子敬公,并诸祖妣夫人,俱以木主分葬各处,俾后嗣四时展祭如开封时,用志不忘先君。子伯伍郎衡昆仲四,因卜吉兹邑时,皆析居。伯伍郎分属长,偕荣宅黄金坪:诸父[14],承仕郎龙,宅本都之古塘:白云真人公雄,宅湖源之西山:例授,文林郎渊,则迁长属湘阴之南陂。其它系以官者,仍隶开封原籍。
嗟夫,士君子[15]当扰攘之秋,固宜乃心王室,戮力驱除,委身报主。乃至入朝见嫉,徒死孤忠,无补于国,遂使流离播迁,靡有宁宇于焉。避乱图存,披发入山,各营首丘[16]之地,以苟延旦夕。回首故园,满目有河山之感。时事至此,尚忍言哉。兹者,偶籍田庐、丘墓、基砧[17]等项,各编一籍。因为叙先大夫之肇造于开封者,其流泽孔长,且以纪先君子之卜迁于兹邑者,其来有自于以留示后人,使千载而下,知所自出。是则,荣所斤斤厚望者也,后有知者尚其念诸。
时,
大宋咸淳二年[18]岁次丙寅夏六月上浣之吉公荣谨撰。
注:本文标点符号和注释是编写《向氏家宝》时编者加上的。
[1]向戌食邑合,故称合左师。“采食于向,遂以为氏”的说法不可信之。
[2]“荣”指向荣(字松轩),此文之作者。下同。
[3]“文简公”,即北宋真宗朝宰相向敏中。
[4]“淳化咸平”,为北宋太宗末、真宗初年号(公元990 1003年)。
[5]“台衡”,系位于紫微宫帝座前之两星名,用以喻宰辅大臣。
[6]“椒室”,即椒虏,皇后所居之殿名,后固以后妃的代称.
[7]“曾祖忠毅公”,为向传正曾孙、向宗琦之长子向子韶。
[8]“建炎二年”,高宗即位第二年,公元1128年。
[9]“理过景定二年”,公元1261年。
[10]“宗伯安抚公”,即湖南安抚使向士璧。
[11]“先王父”,已故祖父。
[12]“先王考”,这里指已故父亲。
[13]“文祥公”,正史、方志均不见记载,但很多族谱、碑记都记有此人:有的说向文祥是向敏中的儿子,非也:有的说“向经字文祥”,亦非也,因向经字申礼:有的还说:“向王天子文祥”,更无据可考.或许确有其人,但实情值得考查。
[14]“诸父”,对同宗族伯叔辈的通称。
[15]“士君子”,指有志操和学问的人。
[16]“首丘”,称不忘故土或死后归葬故乡为首丘。
[17]“基砧”,应为“砧基”,否则难以讲通,故标题亦因改之。
[18]“咸淳二年”,度宗即位第二年,公元1266年。
《砧基记》跋
元•揭奚斯[1]
予幼即闻南朝[2]安抚潭州向君玉[3]先生名。后南人为予言,公庙食潭州,今父老聚谈,往往有因之流涕者。何功德之感人有如是耶?
今年,予以事来潭。甫下车,即访安抚公庙。因以公遗裔,访之潭民,左右莫以告。盖以未识予为何如人也!寻次湘江,抵古罗旅舍。复问之,居民云:“有向姓宦籍,隶吾湘之南陂[4]者,已数十年。”或指江西,或指河南。又或云:“即近自平江来。”究竟定其何地人?
予乃以微服单骑,径访湘阴之南陂。造其庐,咿唔之声,达于庐外。登其堂,即晤向君讳公胜[5]者。茶语竟日,一见如旧相识。道及前朝遗事,辄泪潸潸下。予因究所以来,徐以乃兄公荣所作《砧基记》相示。予乃释然曰:“今访安抚公遗裔不可得,而乃得其宗人,即如见安抚也。”
嗟呼!天苟祚[6]宋,使君家子韶、子諲、士璧、彦猷诸君子,得安其身于朝廷之上,后先而调护之。将南渡以后,可为中兴。又何致沦替至此哉!方今海内混一。数十年来,开科目,设经筵,求遗逸,明诏数下。君子澄几观变,苟其一蹶复起,乘时有为,安在翊赞[7]之功,出文简[8]公下哉!
予以微示其意,以语公胜,而公胜默然。乃知,士各有志,毋庸相强。即予,亦自悔其多言矣。相与盘桓达旦,复单骑就道,徘徊而不忍去云。
元至大二年[9],某月日,后学揭奚斯曼硕书。
[1]揭奚斯(1274-1344),元文学家。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卒谥文安。与虞集等齐名。曾参加编撰辽、金、宋三史。作品多散文,又能诗。有《揭文安公全集》。
[2]南朝,指南宋,后“南人”,也指南宋之人。古罗:湖南平江县,古称罗国。
[3]君玉,向士璧,字君玉,“安抚公”,也指向士璧,曾官兵部侍郎,湖南安抚使兼知谭州。
[4]“南陡”,为长沙府属湘阴地。
[5]“公胜”,为向士衡之子,向公荣之弟。
[6]“祚”:福。
[7]“翊赞”:辅佐赞助。
[8]“文简”,指北宋宰相向敏中,卒谥文简。
[9]“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
庆源图序
臣钦奉
圣旨命臣编写本家宗从一本。进呈,窃惟亲亲之道,天性也。故圣人为定远近之序,其数皆不过五,推而上之则达乎高祖,推而下之则达乎元孙,推而左之则及三从之昆弟,推而右之则亦及三从之昆弟,盖五者天数也。亲者天属也,以天数而配天属,则欲其固,而不可厚,而无所薄。故周官谓宗以族得民,子曰:笃于亲则民兴于仁也。今皇太后体太任之思媚法帝尧之亲睦,不以崇高而自異,深惟悖叙以相睦。乃命小臣作图,以上是用,自枝推本,沿派穷源,以仁率之则亲者为先,以义率之则尊者为最,观其积累之所。皆出于丞相文简公而己。此所谓庆发之源,其流之有衍,正未有艾然则向氏之子孙永有赖矣。传曰:积厚者流泽长,其斯谓欤。
宋元祐元年(公元1086)四月初一日
内殿崇班阖门祗候勾當翰林司臣 向縡谨譔
庆源图字派序
原照本宗传系宗子水、士公之大元:十字命名。乃我宋真宗皇帝,太师左仆射文简公,眷简勋戚用,锡太常者也。凭藉国休礽,衍蔓续绪。神宗皇帝御笔亲题向氏庆源图。续赐十字曰:若人继祖道,可以至其先,此乃两朝之盛典。旷世所无者也,今宗族所用前十字将尽,第恐族居疏远者,有不能悉知以后十字,继之则世系稍远,必至尊卑莫分,礼法失序,风谊伦薄,文献陵夷,实有辜先朝之本意,褒奖之美谈。士璧惟此惧焉,辄将后赐十字为图,粘连在前篇关宗党,俾咸以此次第命名以永厥绍。如宗人子孙或不能次第遵用,则非先皇后先文简公之族矣。
朝请郎淮西制置司 参议提督 军马 向士璧押
淳佑四年甲辰十一月(公元1244年)
梅花喜神谱后续
宋•向士璧
梅视百花,其品自清。人性梅之好,则品梅耳。和靖素隐清矣,而絮其身者也,未得为清之大成,雪岩同逋之好而仕,仕而好,不湽其清之时乎?得梅于心,脗于神,故弗剸而成诗,弗艺而能笔,描摸万奇,造化焉廋,因裒所笔为谱,谱有尽而生意无穷。噫!雪岩之梅,周之蝶欤?昔人谓一梅花具一乾坤,是对摆脱梅好而嗜理者。雪岩尚勉进于斯。容堂向士璧、君玉甫跋。
《全宋文》卷七九五七•向士璧(第三四四册第三四七页)
[广元向统一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