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族谱就上新族谱网

首页-->向氏宗派

历史钩沉 利川向氏族大事记(一)


2023-02-15

一、春秋至秦汉

  (公元前612年-220年)

约公元前612年前后向戌得姓成为向姓始祖

宋桓公姓子御名说(音“yuě”),生目夷、兹甫、子荡、子麟、子肸五子。第五子子肸,字向父,史称向父肸。肸生鳣、訾守二子;鳣任宋国小司马,訾守任司城,位列六卿(即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等官)之列。约在公元前612年前后,訾守生鱼石、为人、带、戌四子,戌以祖父子肸之字第一个字“向”为姓,成为子姓向氏始祖。


公元前579年向戌与华元发起第一次“弭兵”

春秋后期,晋、楚两国平分霸权,宋国弱势。宋共公十年(公元前579年),向戌与宋国执政华元两人,约合晋楚两国在宋国西门外结盟,规定彼此不相加兵,互通聘使,互救灾难,共同讨伐不听命诸侯,是为第一次宋国“弭兵之约”。


公元前576年向氏奔楚唯向戌留宋继任

是年,宋共公逝世,司马荡泽为削弱公室,杀公子肥,司徒华喜、司城公孙率国人讨伐荡泽,宋国内乱。为避祸,宋国左师鱼石、司寇为人、带及鱼府等五人逃奔楚国,史称“桓族五大夫奔楚”。内乱历时四年,桓族几亡,向氏受到重创,向戌仍留宋国,成为桓族在宋国的唯一继任者。


公元前546年向戌发起第二次“弭兵”


是年,左师向戌,再次约合晋楚,并会合齐、秦等十余国在宋结盟,晋楚同分霸权,规定除齐、秦两个大国外,其它各国都要向晋楚纳贡,是为宋国第二次结成“弭兵之约”,结束战乱,为中原各国赢得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机遇。向戌在宋国执政达二十六年之久,驰骋于列国间近三十年。宋国向氏之盛,至向戌而达到顶点。向戌死后,其子孙连遭劫难,宋国向氏势力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公元前520年 向魋谋反  兄弟避祸四散逃离


向戌生宁,宁生罗,罗生巢、魋、牛、颀、车五子。向巢任左师,是宋国名义上的军队统帅;向魋任宋国司马,主管军事行政,握有兵马实权;牛为孔子的学生,《论语》有记“司马牛问仁”之典;颀和车便跟着魋在朝廷做事。是时,向桓氏家族是商裔贵族中一股强大的力量,也是宋景公依靠的力量。其间,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宋国,宋景公准备留孔子师徒在宋国做事,以便使宋国不再受大国欺凌。而向魋却怕孔子师徒取代自己,极力反对接纳。一日,孔子从卫国去陈国,经过宋国时在城外的一棵大树下演习周礼的仪式。向魋带兵赶来,砍倒大树,要杀孔子。孔子在学生们的保护下逃离宋国,他在逃跑途中说:“天生德于予,向魋其如何?”意思是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向魋赶走孔子让宋景公很不满意,并逐渐感受到向魋的威胁,便设计让夫人去邀向魋赴宴,想趁机杀掉。魋却则先以答谢宋景公赐七个城池以示感谢的名义,请宋景公赴宴,也准备在家宴上杀了他。不料被宋景公识破,便由其侄皇野诓召魋之长兄左师向巢入宫,令巢讨伐魋。无奈之下,巢将兵符交皇野带兵伐魋。颀得知这一消息后,纵马通知魋,兄弟五人先后逃离宋国。


公元前221年北方向氏四大郡望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掉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称帝始皇。由于长期动乱,向氏遭到重创。至两汉,向氏留名史册者仅有东汉向长(平)、向栩二人。向氏除继续繁衍于河南商丘一带者外,开始纷纷外迁,南及潇湘,西人关中,但繁衍中心仍在北方,并开始形成河南、河内、山阳、河东等四大郡望。现今利川向氏各宗支多为河南、河内郡望之后。


公元前17年“向平愿了”泽、济两子分别为河内、襄阳两族分支祖


向长,汉成帝鸿嘉四年(公元前17年),生于河内朝歌(商朝国都,今河南鹤壁市湛县),系向戌二十世孙,向颀后裔,向毅之子。向长字子平,因隐居不做官,则有“向平愿了”(亦说“向平之愿”)的成语,说的就是,他在子女婚嫁完毕后,其平身愿望已了。于是,同好友同去北海看鸟,游历五岳名山,不知所终。娶妻生向泽、向济、向淮、向演四子(二十一世,均以向戌为一世计。下同)。向泽、向淮、向演居河内。长子向泽传后至向戌第五十一代孙向敏中,为宋两朝相,且后裔绵衍至今。次子向济,自父向长游历外出后,为寻其父踪迹,从长江下游溯江而上,至湖北宜城仍不见其踪而定居宜城,其后裔称“襄阳向氏”。三国时蜀汉名将向朗(二十七世)向宠(二十八世)叔侄、“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二十八世)、五代时期征讨湖南溪峒少数民族而落籍湖南沅陵的向宗彦(四十九世)等,都是向济之后。


(选自《利川向氏宗谱》第一卷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