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向氏名人
“八耳锅”向氏之三——大亨公简介
2023-06-28
向大亨,1316~1371年,(公诞辰年,据七弟大坤1328诞辰年而定),享年五十五岁。
元至正十三至十五(1353~1355)年,助长兄雅公平张士成乱及川湖苗蛮林天开、罗万全乱,奏绩朝廷,授为四川桃符口(今巴东县清太坪镇木竹坪村)指挥。旋因元明鼎革,为避战祸,公昆仲八人遂于元至正二十(1360)年,分鼎各执,散驻各地。公统兵入长阳高家堰,尔后佐明玉珍发难元朝。
元至正二十二(1362)年,拥明玉珍于四川称帝,都重庆,国号大夏,纪年天统。天统元年,公为司寇,三(1364)年,知枢密院。至正二十六(1366)年,太祖(明玉珍)崩,公为《玄宫之碑》篆额,署其衔曰:“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其碑于1982年重庆出土,果见“玄宫之碑”四字及其“署衔”。
《明夏国志传第五 张文炳 向大亨 莫仁寿》载:向大亨,天统元年为司寇,三年,知枢密院。太祖崩,大亨为《玄宫之碑》篆額,其衔称曰“荣禄大夫、知枢密院事”。
开熙五年(明升年号,即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傅友德师下阶、文、绵,大亨赴绵州拒之。友德选精锐鼓行而前,别遣蓝玉夜袭绵州诸垒,大亨军惊扰达旦,友德麾兵乘之。俄大风起,明军顺风纵击,大亨大败,弃绵州,走保汉州。五月己未,友德兵至汉江,不得渡,乃令军中造船百余艘。时大亨犹恃汉江自固,及闻友德造舟进取,益震恐。左丞相戴寿与平章吴友仁分瞿塘守兵还援汉州,以保成都。兵未至而友德舟师已逼汉州。六月壬午朔,太白旦见,大亨悉兵战于城下,友德选骁骑击败之。既而寿等兵至,友德率师迎击寿兵,寿等大败,招讨黄龙、万户梁士达等百余人被擒,寿与大亨乃弃汉州,走成都。大亨等屡与友德兵战,皆败,入城坚壁自守,友德圜兵围之。及重庆降,七月辛酉,大亨与寿等率士马三万以城降。明班师东下,大亨与寿等皆沉舟于江。
亨公,妣沈氏,生子三:长子向冲,妣田氏。旧谱载明冲录将军,流应之时走楠里,落业建始县景阳镇大树垭,卒后葬于大树垭黄二老爷宅后,有墓碑,一九七四年被毁。子孙后裔居巴东、建始、鹤峰、湖南桑植、龙山等地;次子向述,妣田氏,落业四川成都南门外红洛(河)县菜子坝,七世孙向子龙迁巴东县清太坪镇倒卜龙村一带;三子向殷,落业恩施市鸦鹊坝,失联。
玄 宫 之 碑

石碑简介:玄宫之碑于1982年出土自重庆市江北区上横街明玉珍墓——“睿陵”,目前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明玉珍“睿陵”系重庆地区唯一帝陵,也是全国罕见的农民起义领导人墓葬,“玄宫之碑”是其重要遗物,既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更有巨大的纪念意义。
石碑特征:石质,色青,以独石制成;高145厘米,宽57厘米,厚23.5厘米;下榫长21厘米,宽39厘米,厚23.5厘米。碑首作八角形,额“玄宫之碑”四字,篆书,左右两侧各刻阴线盘龙一。碑文24行,正文每行47字,全碑共1004字,正书。
石碑全文
大夏太祖欽文昭武皇帝玄宮碑
金紫光祿大夫太傅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臣戴壽填諱
金紫光祿大夫少傅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監修國史臣劉幀撰文書丹
榮祿大夫知樞密院事臣向大亨篆額
大夏天統四年 月 日
中書省左丞臣孫天祐、右丞臣劉仁、參知政事臣江儼、徐汪,臣明從叡、明從哲,臣馬文敬。
樞密院同知臣王元泰、朱鋪,副使臣鄧立、沈友才、劉銘、明從政、明從德,鑒院臣李聚、竇文秀、周景榮、田繼坤立石
湖北省巴东县人 向大荣(大亨公二十五世孙)搜集整理
2021.10
上一篇: 重庆向氏在彭水召开代次归表研讨会
下一篇: 卡塔尔王室考察四川向氏企业宏源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