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编委会
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设立向氏“奖学节” 隆重举行成立暨表彰大会 首届授予7名优秀学子“向氏雄才”奖
2024-08-12
图为: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奖学节集体合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家族发展,教育先行。2024年8月11日,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在巫山县朝元度假山庄举行巫山向氏“奖学节”成立暨表彰大会,表彰本年度考取985、211等双一流大学的7名优秀学子,并授予他们“向氏雄才”荣誉称号。
本次成立大会由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向耀松主持。全国向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向兴中、重庆市向氏文化研会常务副会长向华东受邀参会。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向天渊为大会及授奖学子发来贺辞祝贺。全国向氏文化研究会总顾向家海电话寄语获奖学子。此次会议有巫山向氏宗亲代表、获奖学子、优秀中小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企业家代表、特邀嘉宾等70余人参会,共同见证荣耀时刻。
会上,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向天存宣读了成立“奖学节”的决定,明确了自2024年开始,每年公立8月第11日为巫山向氏“奖学节”,并对奖励对象及奖励标准等做了说明。
秘书长向永蓉就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关于2024年度表彰优秀学子名单予以通报。依据相关奖励标准,2024度巫山向氏学子被211院校录取1人、985院校录取6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博士研究生1人。岳州支系向健被清华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向文章支系向恒志、官渡支系李雪芹分别被上海大学、兰州大学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向健、李雪芹、向恒志、向芸萱、向婷娜、向书令、向涛七位向氏学子被授予“向氏雄才”称号,并于现场为他们颁发了奖牌和奖金。全国向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向兴中、重庆市向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向华东分别代表全国和重庆奖励了考上清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向健学子,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
图为:获奖学子集体照
现场向氏学子们发表了深情感言。向健代表受奖学子表态:“立志因人才不同而有大小之分,但根本的原则是一致的。希望我们一起,将这一份家族力量,家族情感传递下去,在未来挑起大梁,为国家的发展和家族的壮大及人才的培养贡献我们的力量”。考取兰州大学研究生的向恒志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若有一天我能够学有所成,我会积极回馈我的家族,为国家社会付出自己的绵薄之力。”优秀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唐小云以自身经历勉励学妹学弟们,希望都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铭记家族的支持与社会的培育,当学业有成,归来之时,不仅能够为家族增添荣耀,更能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图为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现场,全国兴中会长给予学子们殷殷嘱托,希望他们不管成多大的才,走多远的路,务必做到感恩父母,爱家爱国,报效祖国。重庆华东常务副会长勉励学子们要有家国情怀,忠诚守信。与会家长代表和宗亲代表都对向氏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嘱托他们做到品学兼优,德才兼备,为国为家努力进取,承前启后。
图为:全国兴中会长、重庆华东常务副会长讲话
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设立奖学节,诣在激励向氏子女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奋勇拼博,不惜一切冲刺国内双一流大学,重奖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全面推进“教育兴族、文化旺族”的目标任务,为向氏家族的传承发展兴盛出力,为国家和社会尽可能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栋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意义深远。
附:贺信及部分优秀学生代表发言
1、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向天渊的贺信:
贺 信
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并家旺会长:
欣闻巫山向氏即将成立奖学节并召开表彰大会,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育有方的家长,我无比喜悦与感动,对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振兴家族文教事业的远见卓识表示由衷的钦佩!
对个人、家族乃至国家而言,教育都是繁荣昌盛之百年大计的根本所在。教育兴则国家兴,同样道理,要想家族兴旺,则必须重视人才培养。我相信,巫山向氏奖学节的设立,必将激励向氏子弟努力向学,促进向氏家人重视教育,向氏人才也会茁壮成长、更加兴盛。
因有其他事务,我不能与会,但心向往之,特发此信,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
向天渊
2024年8月10日
向天渊简历: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中外诗歌研究》主编,《诗学》联合主编。
2、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向健的发言:
尊敬的老幼尊辈、向氏家族的亲人们:
大家上午好!我叫向健。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第一届巫山向氏奖学节代表向氏学子发言。感谢全国向氏总会、重庆向氏宗亲会、巫山向氏宗亲会各位宗亲代表不顾酷暑炎热、舟车劳顿来此参加巫山县第一届向氏奖学节。在此,我谨代表各位受奖学子向各位宗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去年年末,巫山向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之际,提出了建立向氏奖学助学制度,宗旨在于激励学子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今天我们能有机会受到宗亲会的表彰,是得益于各位向氏宗亲长辈们辛勤的付出,建立了向氏宗亲会及向氏奖学节,高度重视向氏家族人才的培养,这是我们向氏后辈学子们的荣幸。向氏宗亲会的建立及奖学助学制度的设立对向氏学子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我想,对我们每一位向氏学子来说,都通过这样的宗族活动感受到了来自宗族的关爱与支持。向氏奖学节确实给各位同学给予了丰富的物质奖励。但我觉得,这样的一份支持对于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独生子女而言,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力量。《礼记·大传》说:“人道亲亲”,对血脉之亲的亲近是一个人生而具有的自然情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在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能凝聚族人,建立起宗亲会,并且通过具体的宗族活动“敬宗收族”是非常可贵和不易的,能遇到这样一些宗亲长辈,不辞勤苦为培养后辈殚精竭虑,是我们作为向氏儿女的幸运。我相信对我们这一辈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成长起来的人来说,很多时候对家族是相对缺乏真实的理解的。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更是让亲戚之间的往来少了很多。甚至出现了所谓的“断亲”现象。“断亲”指的是一个小家庭内的孩子,因为缺少与亲戚的往来,与亲戚间的关系逐渐淡漠,既不认识也没有感情。“断亲”现象背后当然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但这种现象显然是与中国传统伦理关系相背离的。是中国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影响的结果。在这样的情势之下,宗亲会表彰和奖励后学,不仅仅鼓励了后辈奋进向前,也是在重建家族伦理,复兴家族文化,凝聚家族力量。这种宗族组织的复兴和重现,对宗族内的每一个人,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走出小家,重新认识中国的家族伦理,更加丰富地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有自信、更有底气地去寻求自我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一个人才的培养是社会方方面面努力的结果。对我个人来说,尤其能体会到这一点。从抱龙镇庙梁小学的学前班到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一路走来收到过太多的帮助和关爱。在旁人看来清华大学的名校光环可能很耀眼,但在我自己看来,我有比名校光环更宝贵的财富。当我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感受到的厚重的温暖远远大于考上名校的兴奋感。这份珍贵的求学机会背后,包含了太多人对我的关照和爱护。父母从农村发展到城市,一直以来辛苦操劳让我免去所有的后顾之忧向前发展,家人、老师、同学都曾经在我求学的不同阶段为我带来帮助与鼓励。这些父母对子女的爱护,家族长辈对后辈的关心,老师同学在成长路上无私的帮助,这些人与人之间真实而美好的关联才是我们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直到今天,还在受到全国向氏宗亲会、重庆向氏宗亲会、巫山向氏宗亲会的关照和支持。所有的这些关照很难用一句感谢去回应。我们这些向氏家族的子女,一定会在未来用行动去支持和壮大向氏宗族。
今天大部分受奖学子是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弟弟妹妹们。我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我应该为什么而活,应该怎么活着,为什么而努力。好像一切事情都可做可不做,没有自己的热爱也没有内心的力量。正是对于生活的根本困惑才推动着我去学了哲学。对于曾经困惑的问题,很难说现在我就有了答案。抽象的意义和价值好像经不起思想的追问,什么是人生价值,什么是人生热爱?我今天考上了清华博士我就是过得有价值的人生吗?我好像并没有从这个上面获得价值感,因为它很抽象,只是一个名头并不实在。你们考上了985、211,当然这作为你们辛苦学习的结果,非常值得肯定和表扬,但是等你们进入大学生活之后,考上名校的激情很快就会褪去,因为你拥有的东西迟早会变成你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在那之后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是一份高薪工作还是一份编制?我想这些阶段性的事情很难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我们都想有美好幸福的人生,但美好与幸福毕竟没有客观标准。别人眼里的成功和幸福对当事人来说未必就是真相或者全部,我希望大家能在内卷和急切的社会节奏中沉淀自己的内心,给自己一些时间放下压力、放下对阶段性目标的迫切追求。去思考自己要成为怎样一个人。我们学习、工作是为了生活本身,而非为学习、工作而生活。孔子在与弟子谈到自己的志向时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老者安,使朋友信,使少者怀,这就是孔子的志向。对生活和人伦的安顿是孔子之志的中心。这一目标可大可小,小可以安一家老、少、朋友,大能安一国老、少、朋友。立志因人才不同而有大小之分,但根本的原则是一致的。希望我们一起,将这一份家族力量,家族情感传递下去,在未来挑起大梁,为向氏宗族的发展及人才的培养贡献我们的力量!
再次感谢向氏宗亲会对巫山学子的关注、培养和支持。对于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后辈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宗族组织为我们提供背后的支持,是我们心中的力量源泉。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我们后辈学子一定不忘宗亲长辈们的良苦用心和辛劳付出;常怀感恩之心,承担起传承家族文化的重任。我相信,每一位向氏学子都会带着各位宗亲的祝福与支持努力上进,不忘家族和国家的复兴,报本反始!
最后,祝各位宗亲身体健康,生活愉快,谢谢大家!
3、优秀毕业生唐小云发言:
尊敬的各位尊长、各位宗亲,亲爱的各位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唐小云。值此巫山向氏奖学节盛大设立之际,我深感荣幸能受邀站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共襄盛举。和今天获奖的同学们一样,我也是一名即将踏上新征程的毕业生,我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正满怀憧憬地准备步入社会,踏上工作岗位。在这里,我想通过分享自己刚刚落幕的求学与求职心路历程,希望能够为在座的同学们提供一些启迪与帮助。
我本科毕业于重庆大学,后保送至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目前很荣幸地成为了重庆市2024年定向选调生的一员。回顾过往,我始终坚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自大学之初,我便怀揣着对未来的清晰愿景,确立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因此,从大一起,便投身于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认真学习专业课程,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同时也在学生工作中锤炼自我,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收获了保研的宝贵机会。
马上进入新阶段的你们,即将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这里不仅是学术探索与科研深潜的沃土,也是创新创业灵感碰撞、社团实践才华施展的绝佳场所。但在尽情享受这段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之余,我恳切地建议大家早日明确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大学,这一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首次赋予了我们自主选择人生航向的权力与机遇。毕业后,无论是选择继续深造,致力学术研究,还是直接步入社会,开启职业生涯,每一个决定都将深刻地塑造我们未来的人生轨迹。因此,请大家务必珍惜这段时光,尽早规划,确保每一步都坚定而明智地迈向自己的理想。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认为初入大学便立下宏伟目标,预设终身职业路径乃至个人终极形态,似乎稍显冒进。然而,正如盖茨比拥有薄雾中对岸的绿光在冥冥中导引他一般,每位学子在学生时代,心中都不免勾勒出关于未来学府深造或职场攀登的朦胧愿景。诚然,长远目标往往需要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清晰,但确立一系列相对明确的中短期目标,并持续以此作为自我激励的心理灯塔,无疑是引导我们稳步前行的有效方式。从踏入大学门槛的那一刻起,设定下一个阶段性目标,不仅能够促使我们迅速适应并融入大学生活与学习的节奏,更是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铺设了一条清晰可见的轨迹。
当然,在置身全新环境与面对纷繁复杂的选择之际,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受到迷茫与焦虑。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在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写给自己的一段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三年时光,几经风雨,迷茫、悲伤、煎熬、崩溃在所难免。但是我庆幸自己一直以‘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为信条,始终保有从失败中抽身而起的勇气以及坚持向前的意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只要我们咬定青山、持之以恒,不负光阴,定能学有所成,收获全新的自己!
接下来,我还想和大家分享关于我的求职选择。迈克尔·桑德尔在《精英的傲慢》中提到:“成功不是全靠自己或只需要自己就能造就的。社会看中我们的才能是我们好运,不是必然。这提醒我们,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和时代的机遇。”如今,我们或许不经意间陷入了自我中心的误区,过分强调个人努力与勤奋对于成功的决定性作用,却忽略了沿途那些无形的支持与助力,以及时代给予的宝贵机遇。因此,我坚信我们应当常怀感恩之心,铭记那些在我们成长道路上伸出援手的人,无论是直接的支持者还是间接的推动者,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敬意与感激。同时,我们也应感激伟大的祖国与所处的时代,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与无限的可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在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毅然选择从上海回到家乡重庆,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扎根祖国西部,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浇灌这片养育我的故土。
今天,这一份奖学金的荣誉,不仅承载着向氏家族对诸位杰出学子的深切关怀与巨大鼓舞,更凝聚了我们家族对同学们未来发展的殷切厚望。在未来的征途上,我们满怀期待,愿你们能够乘势而上,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拥抱每一个黎明的曙光,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叶落归根思故土,饮水思源念初心。”在此,我们也深情寄望于每一位获奖的同学,愿你们在任何成就面前,都能保持一颗感恩的心。铭记家族的支持与社会的培育,当学业有成,归来之时,不仅能够为家族增添荣耀,更能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让爱与希望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最后,再次祝贺各位获奖的同学,愿你们此去云蒸霞蔚,前程似锦,也祝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万事胜意!谢谢大家!
上一篇: 石洪向氏族人到吉水县寻根问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