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族谱就上新族谱网

首页-->编委会

中华向氏文化园项目选址竞标方案


2017-10-09

题记:“一个只有经济利益,没有家风文化的家族是不可能有未来的”。


中华向氏文化园项目选址竞标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整合保护、传承弘扬、繁荣发展、开发利用向氏传统文化,为汇聚丰富向氏家教内容、完善升华向氏家学体系,为培育向氏后裔代代成才提供良好文化氛围、促进向氏文化强族,创建向氏文化园。力求向氏文化园与时代节奏合拍,与现实生活需求相适应,展现向氏文化的多姿多彩,产生新的美感和作用。
一、项目性质
向氏文化园总体方向,是建设成中华向氏共有精神家园和文化圣地。精神家园是目标,文化圣地是载体。所建项目, 应当在全国范围具有唯一性、时代性、全面性、永久性,不可替代、广泛认同。
将园区整合为一个人文与自然相统一的文化空间,建设成为天下向氏的文化杰作——向氏文化园。充分展示数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向氏文化,全国向氏各支系、各区域、各门类的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向氏文化集大成之作;系统全面地再现千百年来向氏文化交流融汇、沉淀升华的历史画卷;成为集古典美与现代美、设计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精神文化传世之作;为弘扬向氏文化精神,展示向氏文化风采,推动向氏家族兴盛,促进向氏文化繁荣发展、丰富向氏文化生活、提升向氏气质形象的重大文化工程;集中体现向氏家族核心价值观、核心精神理念、核心道德信仰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的精神家园;使向氏文化进一步融为一体,形成大气磅礴、令人神往的文化圣地。
向氏文化园的突出特色是集中、保护、完善、提升和多功能。将分散各地的向氏文化,以最集中的方式安置在特定地理空间内,加以保护或仿制性、微缩性修复;力争将各种各样向氏文化挖掘搜集齐全,完整地展现在园区;对所有古今向氏文化进行分门别类整理,理性地全面总结和深化阐释,推进提炼、提质和升华。深度开发利用向氏文化,把向氏文化园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曕仰祭拜、学习研究、传承弘扬、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建设向氏文化园,结合打造人文景观,创新旅游发展环境,既有利于家族,亦有益于社会。
宗亲文化, 也称姓氏文化、宗族文化、家族文化、家文化或族文化等,他是以祖宗崇拜和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全部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社会关系和组织形式等。向氏家人祖先崇拜、宗族感情、宗族观念、祖训族规、寻根问祖、宗族联谊都属于向氏宗亲文化。宗族文化有其自然根源,但为人的活动所创造,对现代人来说,他早已成为“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宗族都崇尚儒家文化,但在以儒家文化对族人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实践中,均打上了本姓氏的烙印,即理解和运用的不同特点。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是三纲五常等伦理观念,他显然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宗亲文化与儒学、礼教文化相得益彰,是民间崇尚的传统文化。
建设“全国总祠”已落后于时代需求。总祠,或宗祠、祠堂、宗庙、家庙,是我国民间传统建筑中的礼制性建筑,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 或族亲们有时商议族内重要事务, 或平时办理婚、丧、寿、喜事等。全国各地宗祠、家庙遗存的、恢复的、拟建的不少,再建一座“总祠”将是重复建筑;即使建成,也不一定有其他向氏避开本支系宗祠、祖庙去“总祠”祭祀祖先或先贤,更不会远距离奔去议事或办理婚、丧、寿、喜等。
二、项目意义
创建向氏文化园,为子孙酿成良善“本性”创造优秀家族文化氛围。庄子说“天性所受,各有本分”,就是指每个人的“本性”总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与其祖宗的修道立德、宗族文化渊源密切相关。个别家庭文化资源总是有限的,通过文化园整合利用丰富的宗族文化,会更全面深入的影响到每一代人的心态、性情、知行、人格等,一代传一代。如历史上出现的许多祖孙或父子相传、相继的各类专业世家或文化世家,慢慢形成“家学文化”,使“天性”亦离凶趋吉,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旺族)临门,人生幸福。
创建向氏文化园,可以极大地丰富家教文化内容。古往今来,人们极其重视“家教”。当一个人言行举止不得体,人们说他“没家教”。用共享的宗族文化、以及《弟子规》、《礼记·曲记》、《颜氏家训·教子》等儒学古书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家教的实效显著。家学与儒学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细微的“礼”教育,达到“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的教育效果。
创建向氏文化园,就是建设稳定的向氏文化传承载体。家学文化是一部厚重的精神财富。曾经一位学者用多年时间研究家族兴衰原因是否和文化传承有关?得出结论是必然的,其中最重要的有:①长辈的教育;②家族历史的认同感;③稳定的文化传承载体。“家学渊源”,体现了家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以“家”为主体,可以说,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珍贵的史实在家谱里得以记载;很多精湛的手艺靠家庭代代相传;很多思想和学问在家族传承中发扬光大。中华的家文化特别注重积累、传承,把好的东西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断积累、不断传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能够源远流长。
创建向氏文化园,可使向氏宗族文化体系更完善。向氏宗族文化,包括向氏根源文化、宗祖文化、宗亲文化、宗祠文化、家学文化等,宗族文化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的重心和核心。当前的现状是,至今还没有做好对丰富厚重的向氏文化挖掘整理、综合归纳、提炼升华的相关工作。创建向氏文化园,就是前无古人、千载难逢的完善向氏文化体系的良机。如家训,又称家法、家规、家范、家戒等,是用以规范家人行为,调和家庭内部矛盾,处理和管理家庭事务,同时教育子孙如何生存立足,如何修身立德,如何传家、兴家、与发家等的准则与宝典。其完整内容体系分为“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子、勉学、择业、养生、宗法、婚嫁、交友、艺文等十多个方面。在多数家训中“修身”与“治家”的比重最大。修身是为人处世之本,是治家、睦亲以及其它所有行为之基。传统观点认为,修身几乎包括一切道德伦理,孝敬、仁义、诚信、友爱、善良、谦恭、勤奋、节俭、宽容、自省、忍耐等等。整个向氏文化体系庞大,内容浩繁。因此,在创建向氏文化园的同时,完善升华向氏宗族文化任重而道远。
创建向氏文化园,充分展现向氏文化的价值。建成向氏文化园,形成包括保护、展示、体验、弘扬中华向氏“族文化”或“家文化”的独特文化空间,为子孙成才提供丰富、生动、形象化、系统化、多样化、一体化的家教资料,将具有重要的文化标志性意义。
家族文化不但能够记录每个家人的生前身后,还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一位杰出的祖先会使千百年的晚辈感到光荣之至;讲述的是祖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的经历和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公而忘私、大义凛然的高风亮节;宣传的是敬祖尊宗、教子成才、邻里和睦、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家训家风;家族文化见证了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有历史的沉淀,也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家文化包含深厚的人文根基,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向氏人要深入认识家文化的极高价值。
重视家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的传统。建设向氏文化园,成为重教训导之基地,弘扬光大向氏文化,让向氏家族共有并认同的重要精神文化,传承于族人之间,记载于字里行间,有的则铭刻在家人们心间,这对向氏文化的繁荣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项目可行牲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05 年 11 月7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说,“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
③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7年05月11日电)《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
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2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充实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弘扬良好家风,关键在正确对待亲情。领导干部对家人要有亲情,但我们讲的情应当是党性原则以内的情,不是无原则的情。山西闻喜县裴柏村被称为‘宰相村’,裴氏家族之所以政声显扬、历久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家教、严家规,《裴氏家训》中的‘立身谨厚、居家勤俭、读书明德、慎重言语、讲求公德’‘推诚为应物之先,强学为立身之本,节俭为持家之基,清廉为从政之道’等格言警句,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建设姓氏文化园(苑)已成趋势
在利好政策导向之下,全国各地掀起了一波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热潮。截至2010年,全国各种文化旅游产业园区达1万多家(2010~2017年数据资料未搜集到,这几年发展更快,有可能成倍増长),其中,市级以上有2500余家。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江苏是文化旅游产业园发展最快的省市。北京有130余家,上海有100余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已有三批6家(西安曲江新区、深圳华侨城、山东曲阜、沈阳棋盘山、河南开封宋都古城、上海张江),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已达204家,产业增加值达9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园是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事物。
四、项目案例
其他姓氏文化园(苑)举例:
例1.萧氏文化园,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兰陵镇小仲村(原名萧冢村),占地200亩。
例2.中华游氏文化园,位于“游朴故居、游氏仙姑祖庙”所在地福建柘荣,占地总面积1500多亩,将很好地把中华游氏历代先贤文化、理学思想、文化积淀、当代游氏名人的文化等聚集在这片土地,让人们领略游朴公的“理学、法学、文学”思想及其刻苦勤奋的作风,感受游氏仙姑的福祉。
例3.宋氏祖居文化园,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昌洒镇古路园村。18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诞生在这个村。它是影响中国近现代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宋氏家族的祖居――宋氏祖居。项目规划范围3000亩,景观建造范围600亩,核心区建设用地373亩。建设内容包括宋氏家族陈列馆、游客接待中心、将军文化陈列馆、华侨文化陈列馆。
例4.中华丘氏河南堂文化园,位于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邱河村,占地面积约100亩。偃师祖居地丘氏先辈在古洛阳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邱氏河南堂文化园在此启动建设,对弘扬偃师根亲文化、打造河洛寻根文化、凸显名人价值、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海内外丘氏宗亲回祖居地探访与思源提供了平台。
例5.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釜山黄帝合符会盟天下之圣地的中华孙氏文化园,占地30余亩。整体为汉代建筑风格,内建有孙中山纪念馆、孙思邈纪念馆、孙权纪念馆、兵圣纪念馆、孙氏名人馆、家谱展馆,并建有炎黄祭祀坛、圣贤湖、书画及家谱展馆、碑林等。
例6.中华古缯国(曾)文化苑,位于中华曾氏祖根地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城西南,占地2400亩。古缯国文化苑是在古缯国遗址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集中体现了方城的古缯国发源地文化、丝绸之路源头文化和楚长城发源地文化。景区由古缯国遗址公园、曾氏宗祠、古缯水寨、特色商业街、度假酒店、会展中心、旅游中心等多个功能区组成。
例7.康氏文化苑,位于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古称朝歌、卫国 ) 康氏祖根地。康氏文化苑主要为广场、山门、思源殿、始祖殿及两厢的8个展馆,分别为:历代名人馆、宗亲联谊馆、族谱馆、文物馆、科技教育馆、民俗馆、文学艺术馆、卫国五都馆。总计划投资4.6亿,征地300亩。
例8.微子文化苑,位居山东省济宁巿微山县微山湖微山岛,是为了纪念孔子十九代先祖--商代贤臣殷微子而建,占地400余亩。微山湖生态荷园,位于微山岛北侧,总面积4000余亩。微子文化苑包括三仁殿,文昌殿,元君殿,目夷君墓以及崇德阁等景观,展示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文化。微子,名启,商代最后一个帝王殷纣王的庶兄,周代宋国的始祖,亦是向氏远祖。他因不满纣王的荒淫暴政,愤而出走,隐居于现在的微山岛,逝世葬于此。
五、主要建筑(含布展内容)
(1)向氏历史博物馆。陈列向氏起源、迁徙、分布图。陈列向氏各宗祖地微缩模型,陈列与向氏有关的古器物、古文献、古书画等,陈列与向氏有关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寺庙塔窟等微缩模型,陈列与向氏有关的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微缩模型。
(2)向氏始祖、先祖灵位供奉祭拜堂。包括全国向氏各个分支始祖、先祖灵位供奉,以及为国捐躯赴难的向氏英烈。
(3)向氏精英塑像馆。陈列历朝历代、包括当代杰出向氏人物塑像,陈列对向氏族群有卓越贡献的向氏人物塑像,陈列社会公认的向氏孝女孝男塑像。
(4)向氏落叶归根(骨灰安放)馆。愿意回国安息的海外华裔向氏亡灵,全国各地向氏去世后骨灰集中陈列于此,避免因先辈骨灰安放分散、或后裔迁徏流动而难觅难祭。
(5)向氏谱牒收藏馆。建成藏谱、修谱、颁谱、祭谱、查谱、阅谱的神圣殿堂,建立全国所有向氏谱牒数据库。
(6)向氏书刊(文献)收藏馆。有关向氏的各种著作、文章、影视资料,向氏创作的编著、文献、音像资料等。
(7)向氏非物质文化馆。将向氏家规、家训、家教、家风等非物质文化资料制作成文字、音像资料等,以及向氏宗亲工作和宗亲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等,收集展览,音像放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盆景、雕刻、竹编、藤编、草编、刺绣、挑花等)、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8)向氏文化活动中心。设置大小会议厅、演播厅,设置向氏文化研究室、向氏书刊编辑室、向氏谱牒电子文本录制室等。
(9)向氏文化影视基地。为影视片摄制提供外景拍摄场地及使用道具,并供游客参观。基地建设多民族古民居、古战场、作坊区、村街区、道具城、车炮库等景点,并设特技表演区、战车展览区等。
(10)向氏宗亲接待客栈。
六、选址条件
⑴融资能力(50分)。①即竞标方具有解决文化园建设主要资金来源的能力,不依赖广泛募捐,也不依赖龙向源创收。②若向全国向氏大范围募捐,总会本身没有合法地位,向氏尚有相当大比例贫弱人口,既不现实,也有风险。②龙向源在2016年偿付各股东利息后,实际获利16万多,今年或以后可能更多些,但对文化园建设来说仍将是杯水车薪。④而将龙向源获利用于向氏传统文化挖掘整合、向氏家学体系完善升华,可解燃眉之急,会切实有力地推动软件(家族文化)建设与硬件(文化园区)建设的双赢。
⑵计划立项(15分)。向氏文化园能成为竞标方所在地政府计划项目,亦即纳入政府文旅建设统一规划,有关土地征收、使用等合法性问题解决了,就无须顾虑是否占用农业土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用担心。
⑶文化底蕴(10分)。①从已了解的各姓氏文化园选址看,无一例外的均在本姓氏宗祖地、发祥地或本姓氏名人故里;②选在本姓氏聚居区会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有利于保护和管理的人文环境;③本姓氏聚居区内征地、用工等也会有许多便利。
⑷区位交通(5分)。①靠近省城或著名景区会更有利于文化园的商业运作;②交通条件或知名度随着社会进步和投资运作,也可能发展或变化。
⑸建设规模(5分)。①本《方案》所列主要建筑均应落地建成;②建设规模,向氏文化园工程建设用地应不少于3百亩。总建筑面积应不少于5万平方米。
⑹地理风水(5分)。①看风水,是从古至今的民间传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②但据风水(堪舆)学原理,调整建筑布局走向,风水吉祥与否又是可以改善的;③竞标方一定会趋优避劣,故也可以交由投资方请风水大师勘测(堪舆)。
⑺建设期限(5分)。以政府批准总体建设规划为时间起点,三个月内完成整个文化园修建性详规编制,三个月内完成报规并获得批复,三个月内完成招商的文化分园项目的施工设计、审图和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获得详规批复后两年内完成文化园一期项目的施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⑻商业前景(5分)。即市场分析与预测。①将商业前景作为项目选址条件,只能是作推测,难拿出客观标准衡量;②竞标投资方敢于投资,也会敢于承担风险;③这一条也可以不作为竞标条件。
七、项目原则

1.公平公正。坚持条件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评审公平、合情合理,不偏袒。
2.票决制。召开全国向氏宗亲总会常务委员会(常委达到规定人数)、或全国向氏宗亲总会全体会议(常委、副会长达到规定人数)投票,得票最多并超过半数者为优胜,中标。
3.评分制。票决办法解决不了,或共同(总会成员大多数)认为实行评分制更妥当, 就按所具备的实际条件分项计分,以得分最多者获胜,即为中标。
4.评审办法。评审在全国向氏宗亲总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则操作。
5.向氏文化园权益归属问题。①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理。②向氏宗亲总会目前未取得、若干年内也难取得法人资格,故向氏文化园无法过户也无须过户到其名下。③参与投资入股者按有关股权法律法规办。④捐款者权益问题,按相关规定由捐赠方与投资法人订立《捐款公约》,如,根据对建设向氏文化园的不同贡献,分别给以建筑物冠名、立功德碑、立塑像,或上纪念册刊芳名、刊彩照、文字简介等表彰,或授予相应名誉、荣誉称谓等。
八、项目理念
创建向氏文化园,要有大胸怀。要从向氏上下几千年历史、世界几百万人群、子孙千万代前途命运这样的高度,来考虑向氏文化园选址建设问题。
创设向氏文化园,要有大眼光。看清当前大趋势,跟上时代节奏;眼界要宽,借鉴其他姓氏文化园建设情况;看得要远,要推动向氏文化长久繁荣发展;深思远虑,全面促进后代兴旺,家族发达
创设向氏文化园,要有大手笔。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

全国向氏宗亲总会
中华向氏文化园建设领导小组

(总会常委兼秘书长、文化园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向延振执笔起草,总会会长向纪华同意发布)
2017年9月10日


说明:
⑴龙向源实业有限公司与福裕石业有限公司做了许多不容忽视的工作,拟制了《全国向氏文化园(总祠)项目选址招标方案》,《中华向氏文化园项目选址竞标方案》吸收釆纳了其中重要内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⑵对《中华向氏文化园项目选址竞标方案》的修改意见,可用微信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任何方式发给总会秘书处。